原標題:香港「麻將大王」,50歲創業賺下百億身家,知名女星為其後人凍卵
自古以來,因好賭而家破人亡的大有人才,但靠着賭而發家致富的人其實也有不少,其中,名氣最大的當數澳門賭王何鴻燊。
在香港,儘管「賭」這一行是不被允許的,但是卻有人靠着他成為一方巨富,最不可思議的是,他還曾經是一個探長。
他就是石鑑輝,坊間稱其為「麻將大王」。
石鑑輝,於一九一五年生於香港的一個富裕家庭,祖籍在廣東東莞寮步,父親石碓是香港九龍區的一位警員。
石鑑輝的父母從小就很重視他的學習,他們把石鑑輝送到當時最好的學府「拔萃男書院」,盼望着兒子成才。
這所學校之所以能被譽為「第一名校」,那是因為他的名氣很大,從這兒畢業出去的學生,不乏高官顯貴、名垂青史的精英人物。
石鑑輝沒有辜負他父母的期望,以優等生的成績順利畢業。
展開全文
一九三零年,父親石碓受到提拔,成為「新界」、九龍兩地的探長,石鑑輝便是在這一年畢業,在父親的照顧下,他也到局子裏成為一名警員。
那時候社會還有些動蕩,治安還不像現在這麼穩定,因此,在石碓的安排下,石鑑輝很少會到外面維持治安,被同僚稱為「坐館幫」。
在香港電影裏,經常能看到阿sir對罪犯窮追不捨,起先是怎麼追都追不到,最終又力挽狂瀾的場面,以此來展示阿sir的英雄氣概。在現實中往往也是如此,但是實際上面臨的危險比電影裏的還高。
至於「坐館幫」,就是在局子裏當文秘,比如錄口供,發文件等工作,相對比較安全,但日子也比較枯燥。
那時香港尚未回歸,高層的官員都是英籍人,説的是英文,而本地人説的是粵語,交流起來非常困難。
高層想順利地發號施令,就必須要有個翻譯員,而石鑑輝的英文説得很好,再加上父親的關係,因此石鑑輝不到二十的年紀,就在警隊中混得風生水起。
沒過多久,他也成為一名探長,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一個道理,那就是學習知識越多,收穫越大。
在一次訪談中,14K的「雙花紅棍」陳惠敏曾提到過,早年的香港黑道與白道不分家,黑即白、白即黑,這兒説的便是白道管理黑道,再用黑道來斂財這個道理。
很多英籍官員千裏迢迢來到香港任職,為的是在這兒大撈特撈,而不是要為一方百姓做點實事,這印證那句老話:「千裏為官只為財!」
英籍高管的手底下,會安排一批華人探長,並通過這些探長來管理地方,這樣一來,也方便直接與民眾溝通。
而這些探長的職位不高,但實權卻很大,他們利用手頭的權利來維持各個黑道社團間的平衡,不會讓某一個社團一家獨大,另一方面,他們又充當社團裏的保護傘,讓社團幫他們維持地方秩序的同時,還幫他們斂財。
探長們拿到錢之後,再拿出一部分,上繳給上級,以此來獲得更大的權力。
最著名的,當數20世紀60年代的「四大探長」,那時候「四大探長」的權力很大,最出名的便是「五億探長」呂樂。
算算年齡,石鑑輝上任當探長的時候,呂樂他們都才剛進警隊沒多久。
身為探長,與江湖中人打交道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,由於石鑑輝父子皆為探長,因此江湖中人對他敬畏不已。
不過,江湖險惡,石鑑輝經常地做一些違心的事情,他為人又比較實在,不太願意去做他看不慣的事情,因此他不斷地向上司表示想辭掉工作,但是上司對他很賞識,都一再駁回他的辭職申請。
石鑑輝的父親石碓於一九四九年去世,三十四歲的石鑑輝也在這一年辭掉了工作,辭職後,石鑑輝就安安靜靜地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,在此期間,他一直在尋找自己的出路。
石鑑輝從一九五八年開始,只要手頭一點閒錢,他就會買房產,並且買了之後只租不售,也許是因為姓「石」這個緣故,他對房產情有獨鍾。
一九六四年,石鑑輝看中麻將館這個行業,並且在這個行業裏,他做到了香港的第一名!
原本,在香港開麻將館是不合法的,但是經過「雞記士多」林老闆的努力之下,於一九五六年香港的麻將館開始獲得牌照。
麻將館裏的盈利方法也很容易理解,每次贏錢的玩家,贏得的錢都要拿出一定比例的佣金放進桌上的一個箱子裏,這就是所謂的「抽水」。
因此,只要老闆自己不下場玩,只要麻將館有足夠的客源,那就是一本萬利的生意。
石鑑輝的第一間麻將館叫做「瑞昌麻將館」位於上海街,賺到錢後,石鑑輝抓緊腳步,又到旺角缽蘭街開了「瑞興麻將館」。
這家「瑞興麻將館」每日的流水巨大,一天可以抽傭數十萬,是當時全香港最大的麻將館。
前面兩個麻將館大獲成功,又相繼開了「瑞豐」、「瑞禮」、「誠興」等,短短數年裏,石鑑輝的旗下就有九間麻將館在經營。單是這九間麻將館所創的税收,就能達到兩個億,可見他的利潤有多豐厚。
也正因為石鑑輝把麻將館的產業做到最大最極致,坊間稱其為「麻將大王」。
不過,即便麻將館合法化了,那也是「賭」的行業,這行業魚龍混雜是必不可免的事情。因此,麻將館就需要一個極具威懾力的人來看場,而為石鑑輝的麻將館看場的人,便是「神仙錦」!
「神仙錦」是和安樂社團的靈魂人物,年輕時力壓14K教父洪漢義,他文武兼備,獨力將社團發揚光大,帶着社團走上巔峯,他的得意門生「高佬發」在江湖上也極具影響力,實力不可小覷。
對於「神仙錦」這個後輩,石鑑輝接觸過幾次後很是賞識他,便把自己手底下所有的麻將館都交給他來看場,也正因為石鑑輝給飯碗,和安樂社團才能有大筆的穩定收入,矗立在香港眾社團之間。
然而,即便有這麼一個強大的勢力幫石鑑輝看場,卻有一個晚上,麻將館被幾個匪徒給打劫了,這事在當時引起不小的轟動。
一九九二年,幾個手持AK47的歹徒闖入了麻將館,他們不只要麻將館裏的錢,就連在場打麻將的客户他們都搶,有的客户因為脱金項鍊慢了一點,直接被爆頭。
歹徒從麻將館裏出來時遇到了附近巡邏的巡警,猖狂地拿起AK47與巡警交火,旺角熱鬧的夜市頓時成為烽火連天的戰場,路人四下竄逃。
雙方對射一百三十多發,導致兩人死亡,十九個人受傷,最後歹徒沿路投擲手雷,落荒而逃。
阿sir通緝令上懸賞了五十萬抓捕歹徒,石鑑輝很憤怒,直接開出三百萬的高額賞金,並在黑道江湖下了追殺令。
畢竟自家的麻將館作為全香港最大的麻將館,坐擁不少老顧客,如果他不採取強硬一些的態度,那以後誰還敢上門來他這兒打牌。
一開始,石鑑輝還在納悶,究竟是哪個大人物要對自己下手,沒多久後,歹徒被抓住了,原來是幾隻不懂事的小蝦米。
一個是14K的唐宇章,綽號「僱傭兵之王」,另一個是和勝和的黃建偉,綽號「鷹仔」。
儘管石鑑輝的麻將館生意蒸蒸日上,但他並未忘記自己一直以來的愛好——買房。
他憑藉着從麻將館裏賺來的錢,一直在各個地方買商鋪,買樓,買下後,依然是只租不賣。
最令他驕傲的,莫過於買下旺角的七連店鋪,這七個店鋪,他可是硬生生地從鄭裕彤的手裏搶下來的。
一九九八年,一家外資企業因國際金融危機而陷入困境,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國重組,只要把在旺角的七個相鄰店鋪給賣掉。
旺角人流眾多,向來是很少有店鋪租不出去的,這麼緊俏的地方,自然是很具有投資價值。
得知這個消息的富豪們紛紛而至,並且都開出天價,對這幾個店鋪勢在必得。
出價最高的便是鄭裕彤,他開出四億三千萬的天價,並承諾這些錢在一個月內會全部到位。
而石鑑輝開出的是四億一千兩百萬,雖然價格比鄭裕彤稍微低了一點點,但是他表示一個星期就能把錢全部付清。
賣家因為想儘快回國,石鑑輝到賬的時間比鄭裕彤快很多,並且與鄭裕彤開出的價格又相差無幾,於是店面就賣給了石鑑輝。
不得不承認,香港有不少隱形富豪,「麻將大王」石鑑輝就是其中之一。相較於鄭裕彤,石鑑輝雖然沒有他那麼出名,但是他的家底也極為豐厚,並且還是實打實的那種。
畢竟,能在一周之內拿出那麼多錢的,那是少之又少,足以見得石鑑輝手頭的現金流有多大。
連同旺角七個店鋪,石鑑輝坐擁十棟高樓大廈、七十多個店鋪以及大量的商品房,每個月單是租金就能收入兩三千萬!
石鑑輝於二零一三年去世,他的後代繼承了他的理念,房子買了後,只租不賣,隨着房價的不斷攀升,他們家族的財富也是越來越多。
而隨着內地的旅客購買力日益增強,石家也跟上時代的步伐,增加了麻將館裏的玩法,並且還派大巴到關口接遊客到麻將館門口,如果有大客户到來,麻將館不但免費提供食宿,偶爾還贈送蘋果十四等高端手機,一番做派與澳門賭廳無異。
當然,從這些投入也就不難看出,麻將館的利潤確實很高。不過,與他們家族手中日益增值的房產相比,麻將館也只能算是後人為了傳承「麻將大王」的名聲。
石鑑輝的孫子石恆聰曾經上了熱門,原來他與女星蔡卓妍交往,被媒體戲稱為「百億太子爺」。
知道「百億」代表的是什麼嗎?英皇掌門人楊受成當年就是靠着百億的身家,看看擠入香港富豪榜的前五十名,由此可見石鑑輝家族的實力有多強。
當然,石恆聰和蔡卓妍自然也是情投意合,相傳,蔡卓妍曾花費近千萬凍了二十粒卵,以備日後和石恆聰生兒育女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責任編輯: